行星 ( Xi'an: teth (Proper); )是一種天體,它們被質量更大的天體-恆星的引力所吸引,並以圓形或橢圓的軌道圍繞恆星繞轉運動。行星有時還會有尺寸更小的被稱為衛星、小行星的天體繞轉。
行星在星際公民的宇宙中是所有已熟悉的文明的發源地,它們為智慧文明提供生存、建設、發展所需的絕大部分資源。每個行星都是獨特的,在星際公民的宇宙中,有100%人造建築覆蓋的星球-弧光星,有海洋生物的天堂-卡塞爾,有永夜永晝的極端世界-瑟林,所有行星都有不同的設定和故事,也有不同的景觀。目前在遊戲中(2022年的3.17版本)有四顆行星:赫斯頓、十字軍、弧光星、微科星。
起源
行星誕生於原行星盤中,由恆星誕生後殘餘的塵埃組成的恆星的吸積盤。原行星盤中誕生所有行星後剩餘的物質可能被出現在離中心恆星極遠的地方,正如現實中的奧爾特雲。有些行星誕生後可能由於種種原因被拋離其誕生的行星系,變成流浪行星。在星際公民宇宙的設定中,以上幾者都有存在:仍處在行星系誕生早期,留有原行星盤的古爾茲爾星系,浪遊於星際之間的流浪行星凕。
分類
方舟星圖(截止到2019年9月)顯示有21種不同的行星類型,並列出了324或324.5顆行星。[1]
隨著遊戲開發的進行,在一些行星的故事設定發布後,其類型悄悄發生了變化。[2]目前還不得而知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修改。但玩家需要知道的是,這些設定在開發過程中是會發生變動的,雲間帝國遊戲不會將這些故事設定固定死。出於某些原因,每個星球在方舟星圖上只顯示一種類型。比如說Kampos,它即是超級類地行星,又是海洋行星,但在方舟星圖里只顯示為超級類地行星。[3]
方舟星圖中的矮行星和原行星可能包括了一些尺寸為小行星級別的天體。
列出的類型可能是有關行星的質量、組成或別的獨特特徵。有些特徵是共用的,比如說低質量氣態行星和氣態巨行星。(注意,氣態行星,包括不限於Gas Gaint、Gas Dwarf,其本體並不是尋常人所理解的「氣態」,如要了解詳情請可查看維基百科上的頁面)
每個行星系中的行星數量存在巨大的差異,如Cathcart system沒有行星,而Kilian system有14顆行星。
根據方舟星圖所得的行星類型列表
按首字母排序
類型 | 總數 (方舟星圖 2019) [4] | |
---|---|---|
人造行星 | 1 | |
碳行星 | 2 | |
冥府行星 | 7 | |
無核行星 | 7 | |
沙漠行星 | 8 | |
矮行星 | 20 | |
蒸發行星 | 1 | |
低質量氣態行星 | 9 | |
氣態巨行星 | 39 | |
冰封星球 | 11 | |
冰巨星 | 17 | |
鐵質行星 | 10 | |
熔岩行星 | 8 | |
中行星 | 14 | |
海洋行星 | 10 | |
原行星 | 23 | |
蓬鬆氣態巨行星 | 5 | |
流浪行星 | 1 | |
煙霧行星 | 22 | |
超級類地行星 | 16 | |
超級類木行星 | 3 | |
岩質行星 | 90 | |
哈迪斯IV [1] | 0.5 | |
總計 | 324.5 | |
其他 (未分類) | 17 | |
虛構的行星 | (4) | |
克雷爾星系 | (9) | |
Hyoton星系 | (至少5顆行星) | |
342.5 |
類型
星圖沒有介紹行星的類型是如何界定的,下面的介紹都假設這些術語的含義和現實世界中一樣。
氣態行星的名字讓它們聽起來就像是太空中的巨大氣團星球,但實際情況是,除了它們的外層大氣是接近我們生活中的「大氣」的「氣態」,星球的絕大部分物質都處於極高的壓力下,這使得物質變成既不像液體也不像氣體的「超臨界流體」
- 低質量氣態行星(Gas Dwarf),半徑在地球的1.7和3.9倍的氣態行星。[5]
- 氣態巨行星(Gas Giant),半徑大於地球的3.9倍的氣態行星。
- 超級類木行星/超級木星(Super Jupiter),是指質量遠大於木星的次恆星天體,通常是指狀態處於行星與棕矮星分界上的次恆星伴星。
- 蓬鬆氣態巨行星/熱木星(Puffy Planet),這類行星的半徑比木星更大,但質量卻不高。它們的密度比木星更低,故稱作「蓬鬆」。
冰巨星
由較重的揮發性物質(冰點高於約100K的元素)的豐度來定義,如甲烷、二氧化碳、水。這些元素在星球表面是固態,而在表面下,由於各種原因,即潮汐力生熱,它們可能是液體狀態。
- 冰巨星:質量高於10個地球質量、半徑為1.5個地球半徑及以上的氣態行星。
類地行星
類地行星是類似地球的行星,有豐富的矽酸鹽、岩石和金屬。
- 類地岩質行星有著岩石地幔和鐵質地核。
- 沙漠行星是整個星球都是沙漠生態群系的行星。
- 碳行星主要由碳和含碳礦物構成。
- 鐵質行星是那些質量中很大比例都是鐵元素的行星。例如水星質量的70%都是鐵。
- 無核行星有岩石地幔,但沒有一個具有明顯界限的地核。
- 流體表面的行星:
- 海洋行星是指被液態水海洋覆蓋的行星。
- 熔岩行星是指熔岩海洋覆蓋的行星。
- 煙霧行星似乎是類地行星,具有由包括並不限於酸性、腐蝕性或有毒空氣污染物的煙霧組成的厚厚的大氣層。
- 超級類地行星的質量高於地球,但低於17個地球質量。
- 中行星(Mesoplanet)的直徑在473公里(穀神星)和4880公里(水星)之間。科幻小說作家阿西莫夫創造了這個詞。
- 冰封星球,從方舟星圖中這類星球的描述中看出,這類星球表面大部分都覆蓋著冰雪。
其他行星
- 冥府行星是指失去了外層大氣部分的只留下了固態核心的氣態行星。它們在很多方面都類似於類地行星。
- 流浪行星或者說星際行星是一個術語,專門用來描述那些不圍繞恆星旋轉的在星際空間漫遊的行星。星際公民里唯一已知的流浪行星是Min I。
- 合成世界是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全人造的行星。由地球聯合帝國建造。
- 蒸發行星是由於太靠近恆星而被逐漸蒸發的行星。唯一記錄在案的例子是Virtus I。[6]
- 矮行星是質量足以維持流體平衡的天體,但它們沒有能力清除軌道上的其他物體。[7])
原行星由微行星(原行星盤中形成的數公里到數百公里尺寸的小天體)碰撞結合後生成,其直徑為千公里級別。它們被認為是行星的「胚胎」,在行星系誕生階段,原行星們和其他微行星以及原行星相互碰撞,最終形成行星。也可以是星系形成後的殘餘物,比如現實中的矮行星穀神星。
總結
方舟星圖中列出的所有行星中,大概有2/3是類地行星。大約1/4是氣態行星。
被破壞的行星
自然原因
被破壞的行星是指那些被另外的天體破壞或是摧毀的行星。以下列表簡要概述了已知的被破壞的和以前的行星(以及天然衛星)。Ellis XI在方舟星圖上被列為小行星簇,Gainey仍然被稱為Odin Ia,Odin I則分散在小行星場中。
名字 | 曾經的類型 | 破壞日期 | 原因 | 結果 | 現狀 |
---|---|---|---|---|---|
Ellis XI | 行星 | 2945 | 與它的衛星Ellis XIa相撞 | 行星被完全摧毀,殘骸分散到小行星場中。 | 已被摧毀
方舟星圖:小行星簇 |
Ellis XIa | 衛星 | 2945 | 與Ellis XI相撞 | 衛星被完全摧毀,殘骸分散到小行星場中。 | 已被摧毀 |
Virtus I | 行星 | ? - 進行中 | 恆星進入氦聚變階段導致膨脹 | 行星被融化並氣化 | 毀壞中
方舟星圖:行星 |
Odin system | 星系 | 26世紀以前 | 恆星渡過紅巨星階段進入白矮星階段 | 所有的行星和衛星都變得不適合居住 | |
Odin I | 行星 | 26世紀以前 | 與其他天體發生碰撞 | 行星裂成大塊,分散成小行星場,導致了該地區電磁風暴頻發。 | 已被摧毀
方舟星圖:小行星簇 |
Gainey
(Odin Ia) |
Moon | 26世紀以前 | 其環繞的Odin I與其他天體發生碰撞 | 由於蓋尼失去了以前所環繞的行星,它現在作為「衛星」的地位是值得商榷的。 | 完整
方舟星圖:衛星 |
Charon I | 行星 | 進行中 | 與其他天體的碰撞 | 行星軌道失衡,未來將落入恆星之中。 | 毀壞中
方舟星圖:行星 |
被武器毀滅
哈迪斯武器
據推測哈迪斯人開發出了一種行星毀滅超級武器,並在內戰爆發後對自己的星球使用了這種武器,這最終導致了Hades IV被分裂成兩半。
Name | 類型 | 日期 | 原因 | 結果 |
---|---|---|---|---|
Hades IV | 行星 | 三十萬年前 | 哈迪斯內戰,哈迪斯武器 | 整顆行星分裂成兩半 |
航行
大多數飛船都具有在行星上起降、飛行、探索的能力。一些具有空氣動力學外形(如箭矢)的飛船,在大氣中將比那些機翼、舵面較少的飛船(如信使)更加靈活和高效。*請注意,這是理論上CIG應該做的差異化,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已經做好了全部飛船的氣動平衡。*
假設的、無記錄的、虛構的行星
一些CIG發布的文檔中(尤其是短篇小說)所描述的內容在星際公民宇宙中似乎是虛構的。
- The Lost Generation發生在奧索 II。這是一顆真實的星球,但部分情節似乎是虛構的。 GJ 667Cc, 位於Gliese 667星系的Artemis任務中的目標行星也有被提及。
- Sesen出現在Dateline:Sesen中。但沒有任何線索表明該行星的所在之處,我們只能知道Sesen所在的星系還有另外兩顆未命名的行星。
- HL2610和HH130782只出現在了星座 天鷹座的廣告中。
- 克雷爾星系(有9顆行星)是曾經的眾籌活動中的一個承諾。它是科薩克的故鄉,但Humanity人類並不知道它在哪。因為地球聯合帝國和科薩克從未接觸過。這個星系準確地來說應該是存在但"並未發現"。
- 有幾個剜度控制的星系的信息顯示為「軍事機密」,並不知道它們有幾顆行星。
- 希安帝國星域可能非常之廣,因為希安這個物種早在公元前20044年就已經開始星際航行了。
- Hyoton system是希安的母星系,但其位置未知。
- 巴努行星Queeg只在Cassandra's Tears: A Cal Mason Adventure被提及。
值得注意的行星
- Armitage,Crion,Virgil I:曾經是人類的定居地,現在是剜度的「牧場」。
- Cole, Ashana, Gonn, Uriel:充斥著不法分子和海盜團體的行星。
- Charon III:一個內戰中的獨立行星。
- Geddon I:巴努人定居的熔岩行星,因其Arcology和'高度非法'的bad-ice而聞名。
- Hyoton IV:希安人的前母星。
- Jalan:塔維因曾經的母星,現以經過地球化改造並重新命名。
- Min:一帶著幾顆衛星遊蕩在星際間的流浪行星。
- Mya:'局外者'的家園。
- QuarterDeck:UEE的監獄星球。
- 合成世界:一顆完全人造的星球,雖然建造進展緩慢但仍在繼續。
- Terra:UEE的文化之都,UEE的首都地球的對手。
- Tomb:有剜度巡邏的牧場行星,覆蓋著殘骸和廢墟。
來源
- ↑ 1.0 1.1 根據故事設定,Hades IV被UEE官員視為'0.5'顆行星planet。但方舟星圖顯示其為小星帶(原因不明)
- ↑ 一些例子,像是Charon V, 派羅IV曾是岩質陸地行星,後來被修改為矮行星。Ealus IV曾是氣態巨行星,後來被改為低質量氣態行星。
- ↑ 其他的例子:Bacchus I被列為超級類地行星。它的設定中也說它是一顆煙霧行星,Ceres在現實中即是原行星也是矮行星,(方舟星圖描述為矮行星)
- ↑ 截止到2019年9月
- ↑ https://arxiv.org/ftp/arxiv/papers/1405/1405.7695.pdf
- ↑ 但其實還有另外一顆星球也因為恆星而被破壞,Charon I。然而方舟星圖記載為岩質類地行星。
- ↑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Definition, Resolution 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