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Link:惠特利指南 - 桑托起亞

出自星際公民中文百科
Whitleys-Guide-Logo.jpg
系列惠特利指南
類型光譜節目
ID19462
發布日期2023-09-12
來源惠特利指南 - 桑托起亞
系列文章
標題 發布日期
惠特利指南 - 600i 2023-10-25
惠特利指南 - 890 躍動 2024-03-13
惠特利指南 - 信賴 2024-01-09
惠特利指南 - 女武神 2024-02-14
惠特利指南 - 桑托起亞 2023-09-12
惠特利指南 - 大力神 2024-05-15

本文章最初出現在《跳躍點》11.6期。

桑托起亞

中型戰鬥機

情報史

2948年11月28日,奧波亞理事會宣布他們的中型戰鬥機桑托起亞的外貿型號正式發售,這一消息立即在行業觀察家中引起了震動。這一決定讓人類政府和軍隊都大吃一驚,多年來他們為了解希安帝國的航天機密項目所做的努力也成了竹籃打水。雖然由於信息量有限,人類的出版物無法準確地描述希安中型戰鬥機的發展,但我們可以從地球聯合帝國為收集有關該太空飛行器及其前身的情報而做出的努力對其略知一二。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一代的中型戰鬥機是在2934年左右,為取代已經過時的前代設計而被希安引進的,軍方的生產線更替甚至可能開始得更早。根據這一理論,希安本土警衛隊最早可能在2915年就有了新型中型戰鬥機的設計,直到為了應對2933年夏季的一次小型貿易摩擦,希安帝國才在2934年選擇向地球方面公布這一設計。與此同時,人類的情報系統注意到駐紮在舊佩里線的希安部隊出現了意料之外的調動,許多之前被認為是執行長期任務的中型戰鬥機中隊突然被調走了。12月,來自二手的報導表明,希安的老式戰鬥機被目擊到的次數開始急劇下降,新式戰鬥機開始出現。這與人們所知的希安帝國過去部署新飛船時的高度規範化相吻合。與人類採取的緩慢更替的方式不同,希安一直大刀闊斧,先按照長期計劃製造飛船,之後再在特定的戰區大規模更換設計,以減少對舊設計的維護需求。

UEE軍方立即明白了這種在邊境地區升級主力戰鬥機的政治意義以及這種陌生戰鬥機所帶來的潛在威脅。尤其是海軍,他們對希安的下一代「太空優勢戰鬥機」的發展十分關注,熱衷於收集希安飛船的情報。該戰鬥機在UEE情報系統內的代號為「戰神」,處在希安勢力範圍內的UEE情報機構也收到了一份指示他們儘可能收集有關該機型情報的備忘錄。

2937年,一架正在執行訓練任務的大黃蜂戰鬥機闖入了一個由6架新一代中型戰鬥機組成的巡邏隊的掃描範圍。在這次遭遇中收集到的有關該戰鬥機速度和機動性的信息證實了現有的理論,即該戰鬥機使用的推進器是早期卡圖-AL上雙矢量機動推進器的升級版。2938年4月,一個遙感前哨站發現了一對希安中型戰鬥機在可視範圍外營救被突襲者圍困的運輸機。傳感器的記錄證實了有關改進型的雙重推進矩陣的二手報告,更重要的是,頻譜分析顯示,該飛船搭載的能量武器是一種人類尚未遇到過的雷射速射炮。在整個2930年代後期,與該戰鬥機的其他遭遇和其他情報來源都提供了有關其總體能力的各種蛛絲馬跡。最近解密的這一時期的軍事評論認為,該船與F7A 大黃蜂或民用型 的超級大黃蜂大致相當。

2941 年,軍方與該神秘的中型戰鬥機進行了迄今為止最接近的接觸。9月24日上午,亞蒙(又名哈杜爾星系)星系的一個載人偵察前哨發現了一次大爆炸,爆炸很快被追溯到該星系一顆矮行星的軌道上。傳感器顯示,爆炸現場形成了一堆碎片,通過對金屬的分析表明,這些碎片很可能是由被使用在希安飛船上的加工金屬組成。進一步的觀察發現,除了現在被認為是由一艘更大的希安飛船爆炸產生的碎片外,這顆雪白的星球上還有四條軌跡,與戰鬥機大小的飛船軟著陸的軌跡一致。前哨站的工作人員得出結論,這起事故是由某艘希安運輸艦發生事故致使幾架短程護航戰鬥機受困,隨著機載氧氣供應的減少,他們被迫在這顆行星上迫降。

這顆行星距離人類和希安定居點都特別遙遠,運輸艦或其護衛艦都沒有向外發出求救信號。分析表明,即使希安當局知道墜毀的大致位置,也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確認飛船已經失事,並部署一支有能力的救援隊。與此同時,在發現這一情況的秘密前哨站的通訊範圍內恰有一個UEEN護航中隊的人員正在進行太空實驗。前哨站的指揮官認為從墜毀的飛船上營救倖存者這一行為的價值足讓他們冒著暴露前哨站位置的風險,於是他向中隊發送了情報,以便他們進入墜毀地點的範圍。

UEES鷹爪號派出的一對南船飛船發現,這些失事飛船確實是希安中型戰鬥機。四艘護飛船中有兩艘根本沒有進行受控下降,它們在最初的爆炸中遭受重創,之後便墜毀了。勘測小組傳回了殘骸掃描圖,並開始尋找其他飛船。第三架戰鬥機被發現時情況較好,它滑到冰原上停了下來。艦隊的工作人員開始在殘骸現場除冰,以便迅速找到飛行員。悲劇的是,除冰用的工業加熱裝置引爆了艦翼上掛載的仍有彈藥的武器,摧毀了整個現場。第一支救援隊的所有成員和戰鬥機飛行員都在爆炸中喪生。

與此同時,另一艘南船飛船發現最後一架護航飛機根本沒有墜毀,而是在一篇平原上平穩著陸。雪地上的足跡證實,飛行員倖存了下來,並正在前往他的僚機。倖存的飛行員被運載到護航船上,接受了暴露治療,最終被送回西安帝國。儘管過程中出現人員傷亡,但由於倖存飛行員安全獲救,這一事件被視為人類與希安關係的積極因素。然而軍事情報官員對這一事件並不滿意,因為他們從中型戰鬥機墜毀現場的初步掃描中只獲得了有限的信息。看來,UEE永遠也無法看到他們渴望已久的希安中型戰鬥機的實際情況了。

然而,2948 年的星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宣布了一項令人震驚的消息,奧波亞公司宣布,將把該中型戰鬥機的民用型號作為其出口產品的一部分,多年的情報搜集工作成為竹籃打水。這一決定似乎是由於近三十年來人類對卡圖-AL購買的穩步增長而做出的。這艘被命名為桑托起亞的飛船亮相於一場奢華的受邀晚會,晚會廣泛弘揚了希安文化,並圍繞著 「āluo'a Thasyu se Xo'ma」(大意為:歌劇《勝利之翼》)進行了完整的演示。公眾看到的是希安那令人印象深刻的新設計,軍方則很清楚這是他們研究了十多年的那個中型戰鬥機。作為出口型號,桑托起亞與之前觀察到的其他軍用規格的飛船都不完全相同,但在設計和性能上都足夠相似,可以肯定地說桑托起亞是從它們衍生而來的。整體機身和飛行配置與中型戰鬥機模型的記錄非常吻合。基本民用型號所配備的雙矢量推進器和Yeng'tu雷射速射炮也符合他們對該飛船的了解,桑托起亞的機動能力也都在先前軍事觀察的範圍之內。然而,分析人士不無擔憂地指出,桑托起亞的性能與已知的希安中型戰鬥機非常接近,這種突然曝光強烈表明希安軍方肯定擁有一種尚未露面的更先進型號——這對最近服役的F8A 閃電戰鬥機來說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毫無疑問,地球聯合帝國海軍成為了桑托起亞的首批客戶。根據海軍預算和規劃辦公室的說法,軍方已經獲准徵用九艘這種飛船。如果這些飛船與軍方之前發現的設計的模式相同,那這些桑托起亞將被分別用於拆解研究和對抗訓練(雖然帝國並未正式承認其在戰鬥訓練中使用或模擬希安飛船,但自卡圖-AL進入人類太空以來,帝國都會定期購買卡圖-AL用於未知的研究項目)。

惠特利公司在軍刀防衛的合作夥伴也加入了購買桑托起亞的候選名單,並將在生產模型面世後進行全套測試以及完整的工程和組件次啊分。欲了解更多信息,請關注《惠特利太空飛行器指南》2949年版的2948年第4季度增刊,了解完整的實際飛行分析。

Cookies 幫助我們給予服務內容。依您有使用我們的服務,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